發(fā)布時間:2024-03-15 09:31:35 瀏覽量:219次
文/楓茗
上一篇文章中以《只狼》作為案例游戲,從制作設計思路與玩家實際實現(xiàn)的角度進行切入,從而引出了體驗機制的基礎關系構成,即玩家的學習曲線與理想的體驗反饋二者組合成的復合結構,對這個復合結構詳細展開論述將是本文的主要內容。
不過首先我要對論述的問題進行“切分”,考慮到本文只會涉及到前文已經提出兩條線段,因此可以先單獨將Y-Z平面中現(xiàn)有的內容從模型中提取出來。
暫時先取Y-Z平面
我將圖中現(xiàn)有的內容切成了四個部分,其中①②③都代表著一個區(qū)段,區(qū)段之間我用紅色的虛線做了區(qū)分,至于第④部分,則代表整個Y-Z平面,因此這個環(huán)節(jié)將會在完全講完Y-Z平面的內容后作為收尾性話題。至于這四個部分的含義,可以分別表示為:①引導與提升;②熟練;③精通;④系統(tǒng)整體性服務。
引導與提升
引導與提升顧名思義指的就是游戲中對玩家的新手引導與技巧提升。在實際開發(fā)中,無論是手機還是其他平臺的游戲,也無論是怎樣的付費模式,通過新手引導告訴玩家這個游戲該怎么玩,讓玩家在“系統(tǒng)”的引導下“留存”(或是從廣義上講,讓玩家愿意花時間去玩這款游戲),始終都是策劃或是設計師需要考慮,并給出設計解決的大問題。
實際上在我看來,在傳統(tǒng)的思維與方法論的框架下,這種話題講來講去,最后講出來的東西基本上八九不離十,至于設計游戲的新手引導與通過引導行為讓玩家學習游戲并留在游戲里,到底是小問題還是大難題,其實更多也只是因人而異。所以話說回來,本文對該問題的論述,將從體驗機制的角度進行切入,順帶看看設計與現(xiàn)實的另一種距離。當然,光靠尬聊來講明白問題沒啥意思,還是直接來看游戲,不過在看之前,必須要先了解一下“提升”的概念。
在玩家構成學習曲線的初期,所謂的“提升”實際上并非指玩家的游戲技巧提升,而是設計者在設計游戲引導時為“游戲引導玩家,讓玩家快速理解,并學會游戲該怎么玩(構成初步的玩家學習曲線)”這個過程所賦予的強度。在游戲引導的設計中,游戲引導玩家對特定游戲行為的學習要求越高,那么這個“提升”的強制性就越高,反之如果引導過程中玩家對特定游戲行為的學習要求越寬松,那么其強制性就越弱。
有了這段鋪墊,再來看案例游戲,就會很自然了,這里我根據(jù)提升程度的綜合順序,將引用《只狼:影逝二度》,《塞爾達傳說:曠野之息》,以及《賽博朋克2077》這三款游戲,首先還是先用一個簡單的表格來做一個宏觀的概念切入。
通過表格可以看出,《只狼》的游戲引導與提升方式設計是三款案例游戲中最簡單,最純粹,提升強制性最高的。其簡單與純粹之處在于玩家只需要按照設計的既定路線進行游戲,擊敗沿途的敵人即可。此外在引導期間,游戲的關卡區(qū)域組合線性且單一,在關卡解法上也不存在玩家選擇自由度,玩家沒有輔助戰(zhàn)斗的技能,也沒有借用忍義手破關的選擇,玩家只能被游戲強制性要求去學習如何提升戰(zhàn)斗基本功,在不斷地戰(zhàn)斗與死亡中反復熟練一到兩個應對行為。這樣的游戲引導與學習行為提升要求設計到了實際的游戲中,通過游戲難度這個指標,最終呈現(xiàn)出了與引導流程相反的另一個極端表現(xiàn),玩家知道自己該干什么,也知道游戲的任務是什么,但是其中絕大多數(shù)玩家就是很難快速上手游戲中的基礎技巧。退一步講,且不論新人玩家在這個引導與提升的階段中對戰(zhàn)斗節(jié)奏,格擋技巧以及軀干值系統(tǒng)熟悉或掌握了多少,光是高額的受傷懲罰也夠新人玩家們喝一壺了。死一次不夠那就死兩次,死兩次不夠那就死三次……通過反復的熟練與驗證,直到玩家學會不貪刀,不無腦攻擊,看見敵人出手要找準時機按下格擋……
被寬恕的菜
與《只狼》不同,《塞爾達傳說:曠野之息》(下稱《野炊》)的引導與提升設計,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與《只狼》完全相反的另一個極端。雖然這兩款游戲在新手引導期間同樣是采用了線性任務目標的引導思路,不同的是一旦任務目標確立后,《野炊》在環(huán)境區(qū)域設計,區(qū)域間自洽組合,以及區(qū)域模塊的解法中給玩家呈現(xiàn)的卻是極高的選擇自由度。
不過這里我需要額外說明一下,對于這種選擇自由度的理解,并非是用所謂的“開放世界”就能一詞帶過的,在這種設計的背后,本質上是一種基于每個區(qū)域環(huán)境內容完整獨立,同時在組合的過程中又能融合自洽的“箱庭”結果。
線性與“箱庭式”的關卡組合
當然,這里涉及到開放世界是一個偽命題的話題(注意是偽命題,不是假命題),文章這里不做額外討論,目前只需要知道這兩款游戲在游戲引導期間,游戲(關卡)的環(huán)境與組合導致玩家在自發(fā)進行游戲行為的流程中存在選擇自由與不自由的差異即可。
現(xiàn)在讓我們回到表格,《只狼》作為魂like游戲,因為其學習難度與懲罰結果,因此可以認為游戲在引導設計中針對玩家的學習行為賦予了很高的提升強度,但《野炊》作為一款難度適中甚至初期偏易的游戲,為什么在提升強度上竟然會和《只狼》一樣被判定為高呢?
看看上文對“提升”的定義吧,“提升”并非是指玩家游戲技巧的提升,而是玩家對游戲行為學習程度的提升,是一個“玩家學不學的會”或是“玩家盡量了怎樣的過程才學會”的問題,而非“玩家現(xiàn)在到底有多強”,“花了多少時間變強”。
就像人生來就會呼吸一樣,絕大多數(shù)玩家(而非泛用戶)進入游戲后,在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控制角色攻擊,移動甚至沖刺等等這些基礎行為,它們都是玩家在游戲中的自發(fā)性行為,這些行為既沒有學習難度,正常情況下甚至也不需要任何人去教,玩家會自發(fā)地去嘗試每一個控件,按鈕,或是界面上看起來似乎可以被點擊的東西。
所以當玩家在《野炊》中撿起武器戰(zhàn)斗,爬樹摘果或是在水中游泳摸魚的時候,作為一種自發(fā)性行為,它們談不上是游戲引導中地“提升”,即便是稍有些難度地盾反操作,新人玩家們學不來也不至于無法破關,或是無法獲得戰(zhàn)斗勝利,這是與《只狼》的本質區(qū)別,所以哪怕同樣都是戰(zhàn)斗行為,二者也是不能一概而論的。因此在《野炊》的游戲引導過程中,實際能夠體現(xiàn)游戲對玩家學習行為提升強度的內容就是初始臺地的四座神廟。
游戲機制衍生游戲玩法,游戲玩法通過實際關卡設計得以反饋玩家游戲體驗,可以說在新手引導期間,初始臺地的四座神廟采用簡單而純粹的設計方法完美詮釋了這句話。在實際游戲中,玩家被要求在對應的神廟中使用對應的唯一類型道具進行關卡求解,通過在神廟中重復簡單但卻與道具關聯(lián)性強的玩法,再配合簡易的流程與快速的結果反饋,玩家們很容易就能夠學會并掌握這些道具的使用方法。這就是《野炊》的“提升”強度意義所在,它并非來自游戲的“難度”標準,而是基于玩家對游戲行為學習的熟悉,重復與內化。
此外當玩家離開神廟后,基于游戲在區(qū)域間組合產生的自由度,對于道具的運用也會隨之得到玩家很快的驗證,比如用磁鐵控制鐵制品在水中掃魚,把炸彈扔到水中炸魚,用制冰器在水面上制造一個高點,然后……玩家將這些道具在神廟以外的冒險中加以運用,很自然地就能在水邊摸上一整天的魚。
相比之下,《賽博朋克2077》(下稱《2077》)在游戲引導中設計的“提升”環(huán)節(jié),其強度可以說是非常弱,甚至有些稀爛了。
在開始游戲的第一關《救人》之前,玩家可以選擇進行游戲的基礎操作教程與后續(xù)演練,除了FPS游戲中的一些常規(guī)操作以外,這個過程中還包括了對潛入與 “駭入”這兩個玩法(游戲行為)。
客觀來講這種教學設計非常常規(guī)甚至傳統(tǒng),而實際的游戲教程與演練也算是給新人玩家們講了不少東西,也為玩家們提供了一定的熟悉空間??偟膩碚f,不論是設計思路,設計目的,還是游戲的流程安排,這種設計方法理論上不存在太大的問題。
然而現(xiàn)實的實際情況問題就大了。
第一關關卡環(huán)境概念圖
我根據(jù)自己的印象,粗略畫出了第一關《救人》的環(huán)境概念圖,考慮到正常玩家基本都能完成對3號房間與4號走廊中敵人的暗殺,所以我們直接從玩家進入5號房間前開始。
在進入5號房間前,玩家需要進行選擇。玩家可以按照T-bug的提示,以潛入的形式經過6-2-1與6-2-2兩個房間,在進入6-1房間后從清道夫的背后實施暗殺;此外在這個過程中玩家也可以在6-2-1房間中主動駭入6-1房間中的燈光,主動觸發(fā)清道夫的程序邏輯,在其查看燈泡時上前完成暗殺。無論是哪種情況,之后T-bug都會幫助玩家解決掉5號房間中的所有敵人,第一關《救人》基本就此結束。
當然,玩家也可以在進入5號房間前選擇不按照提示進行破關,而是選擇上前與敵人拼槍,或是通過5號房間內的一些可駭入設施體驗“駭客+暗殺”的游戲玩法……畢竟這些游戲行為也是被設計所允許的。
但問題是玩家怎么知道此時自己需要使用駭入玩法,通過破解指定設施吸引敵人的注意力,以觸發(fā)敵人的巡邏邏輯呢?
在整個第一關流程中,能夠顯示在玩家游戲界面上的提示除了右側T-bug給玩家標出來的路線和任務目標,就沒有更多了。至于使用駭入玩法的提示……從關卡開始到結束,唯一的提示可能就是讓玩家把門給破解開了吧。
門之駭客
注意前方的燈與右側的提示
游戲在關卡開始前的教程中教過玩家相關的技巧,也設計了對應的模擬演練,在游戲的過程中的確也不需要處處為玩家給出提示,但是綜合游戲給新人玩家熱手的第一關,到底是設計上的顧此失彼呢?還是覺得玩家們都是天才呢?
無論是玩游戲還是做其他的事情,很多時候都不是教一遍就能學會的,在初期的開始階段,熟悉與重復必不可少。
等到游戲開始了第二關逃離漩渦幫的時候,這些在《2077》第一關中一筆帶過的問題,便一下子都暴露出來了??紤]到話題和文章篇幅的緣故,這里我就說一下我當時的游戲情況。
第一關中我根據(jù)Jack與T-bug的給出提示,在關卡的破關環(huán)節(jié)幾乎全程處于下蹲的潛入狀態(tài),我只需要暗殺至少三名敵人就能破關,期間的行為操作重復且簡單,整個關卡也的確讓我完全掌握了C+F的用法。但是到了拿貨,逃離漩渦幫的時候,我在開始破關的初期因為沒能及時對攝像頭做出應對,導致我在游戲開始不久的潛行中反復吃癟,在經過幾次死亡后,我熟悉了環(huán)境中攝像頭與敵人的位置,以及他們的大概數(shù)量,于是在下一次挑戰(zhàn)中我可以做到熟練的關掉攝像頭,并對區(qū)域內的敵人完成暗殺,以進入下一個區(qū)域,然而等到我進入下一個陌生的區(qū)域時,我又會因為陌生的地形環(huán)境與敵人位置繼續(xù)吃癟,加之緩慢的潛行過程,最終我失去了耐心。
于是一款潛行游戲被我玩成了跑酷游戲,我順著小地圖上的黃色虛線,控制角色向目標點沖刺,滑鏟,翻越,如果受到過多傷害就吃一點那些幾乎不值幾個錢的藥,整個過程不需要浪費時間去玩潛行,不需要浪費時間打槍,更不需要浪費時間弄清敵方單位的位置,我只需要不停地跑,直到跑到臨近出口的車庫,完成關卡最后的戰(zhàn)斗即可。
我相信這并不是CDPR的設計初衷,但實際上游戲程序既沒有過多引導我在首次處理對應情況時使用這些游戲行為,也沒有給出適當?shù)沫h(huán)境讓我熟練這些游戲行為,這就是為什么說《2077》的游戲行為學習難度很高,但提升強度卻很弱的主要原因,并非是“玩家能不能做到”,而是“玩家知不知道該做什么”。毫不客氣地說,但就游戲的引導與提升環(huán)節(jié),《2077》從設計預期與實際實現(xiàn)的角度來看,完完全全就是另外兩款游戲的經典反例。
做好游戲的新手引導設計的確是非常重要的設計工作,但是在進行新手引導設計時,最重要的是要弄清楚自己在為什么服務。無論是教玩家這個游戲該怎么玩,或是通過一些技術包裝點讓玩家留存,還是說讓玩家喜歡上一些有趣的游戲設計,其實本質上都是設計者在為玩家的游戲行為逐步構造或是滲入游戲體驗的一個過程。
既然最終目的都是在為游戲體驗服務,那么去觸發(fā)游戲的體驗機制自然就是游戲引導中的關鍵。當玩家了解或是接觸到一個行為,并開始進行嘗試,通過學習使玩家針對這個行為開始重復,無論此時玩家是因為他們的主觀意識還是因為行為實施后經由體驗進行反饋得到的潛意識,他們的游戲行為學習曲線已經在游戲中完成了初步的構成。
因此為了保證玩家的學習興趣與學習持續(xù)性不會胎死腹中或是避免因為其他事物的影響,使玩家片刻后出現(xiàn)“冷靜之后,索然無味”的情況,在游戲引導期間對“提升”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將是觸發(fā)并維持游戲體驗機制運作的第一個關鍵環(huán)節(jié)。
曾經有人問過我一個問題,說現(xiàn)在有一款背景為唐宋時期的MMO武俠題材手游,那么要如何設計游戲的第一關,保證在五分鐘的游戲時限內使玩家存留。
唉。
熟練與精通
相對于上一個環(huán)節(jié),熟練與精通就很好理解了,從直接意義上看,它們指的就是玩家在游戲中不斷磨練自身的游戲技巧,在成長中收獲游戲體驗的過程。不過對于體驗機制這個概念而言,要說明的問題不止于此,現(xiàn)在是時候把模型圖做些調整了。
進化??!
原本位于理想的體驗反饋下方的藍色虛線變成了綠色曲線,即學習程度閾值。通過模型可以看到,當玩家的學習曲線與學習程度閾值相交后不久,玩家的學習曲線就停止了增長,顯然,這就意味著玩家們學不下去了。
正如前文所述,游戲的引導作用與提升的強制性程度是為了讓玩家能夠在有效的時間內,在適當?shù)墓?jié)奏控制下,構成玩家在游戲中進行游戲行為的學習曲線,從而讓玩家的游戲體驗向被設計的理想體驗反饋(或程度,或效果,或結果)預期趨近,但是這并不意味著玩家只要開始學會了一點點游戲的基礎技巧,玩家就會一直把這個游戲玩下去。
玩家玩游戲,本質上就是玩家在游戲中對游戲行為的一種學習過程,只不過這個過程是一種潛意識的心理興奮刺激過程。而維持這個過程的指標,就是模型中位于學習曲線與理想體驗反饋之間的關聯(lián)度,這也正是為什么在游戲的新手引導期間,觸發(fā)游戲的體驗機制需要一個“力”來“提升”了。
但是之后的階段呢?
傳統(tǒng)的心流模型反應了一個觀點,大概意思就是玩家的技巧程度長期大于游戲的挑戰(zhàn),玩家就會感到無聊,反之玩家的技巧程度長期小于游戲的挑戰(zhàn),玩家就會感到困難,這兩種情況的結局都是玩家會放棄他們的游戲行為。這個觀點大體上沒啥問題,但若要深入研究,實際上不太準確。一方面玩家的游戲技巧不是憑空產生的,另一方面對玩家的挑戰(zhàn),游戲難度的設計標準在哪里?
正如上文《2077》中基于引導與提升而反應的問題那樣。無論玩家在游戲開始時選擇了什么難度,從流程和解決方案上看,第一關和第二關其實都沒有太多硬性的技巧難點——只要玩家知道關攝像頭,有潛入的耐心,即便開槍交火也能臨危不亂,在進入下一個區(qū)域前謹慎細心且注意觀察……
對于新人或是已經在一定程度上熟悉游戲的玩家而言,這可能嗎?
竹村讓我潛入,我把高達拆了,他說我是瘋子
帕南讓我潛入,我用狙殺瘋了,她質問我懂不懂潛入
以上都是我在困難難度下的游戲結果,整個過程不存在黑攝像頭,不存在背后偷襲,也不需要磨磨唧唧地蹲著走路……設計者們的一切設計,一直以來的努力,全部無駄。
我承認CDPR確實在關卡的潛入玩法上下了不少設計功夫,比如竹村見華子,讓玩家去暗殺三名狙擊手的關卡,勇闖大鳥轉轉轉,以及玩家潛入動物幫的關卡,它們的潛入玩法體驗的確都做得不錯,只可惜這些關卡都是少數(shù),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玩家距離破關只需要一把狙擊槍和足夠的彈藥。
也就是說,在玩家熟練并精通游戲的這些階段,玩家的游戲體驗并非由玩家技巧與游戲難度關系決定,而是玩家對游戲行為掌握的程度是否在關卡的學習程度閾值范圍內,就像用高中的數(shù)學知識去解初中的數(shù)學題,初中生覺得很難,而高中生告訴他這很簡單,這樣的結果是什么就不用我多說了吧。
當玩家的學習行為程度高于學習閾值,那么玩家通過游戲行為獲得的游戲體驗一定是良性的,因為玩家知道自己能夠解決問題(玩家掌握了足夠的行為知識),而這些問題能否解決好,則是玩家是否熟練的問題(玩家用掌握的知識去考試能得多少分)。熟練,自然就是游戲的成就感,不熟練,我想對于知道自己能夠做到的玩家而言,他們一定是不服輸?shù)陌?。不過就結果而言,無論玩家熟練與否,此時游戲的體驗機制已經觸發(fā)。
相比《2077》,再看看《只狼》的流程,游戲對于玩家學習行為的規(guī)劃與學習程度閾值的設計流程就非常清晰了。
不多做展開了,寫個大概吧
反之當玩家的學習曲線低于了學習程度的閾值,玩家不但不能在行為學習中得到及時的成長反饋,隨著游戲過程的推進,玩家也不能及時得到新的體驗反饋,這種情況下,玩家的“狀態(tài)”可就危險了。
點到為止了
然而在玩家熟練與精通的環(huán)節(jié)中,除了要注意并控制好玩家的學習曲線與游戲在行為學習程度上的閾值意外,讓玩家知道自己到底在玩什么也是一個涉及游戲體驗機制觸發(fā),十分非常重要的大話題,這涉及到模型中最關鍵的Y軸;同樣在進行問題討論的時候,找準標準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大前提,體驗機制也不例外,這個標準就是模型中的Z軸。
此外,包括本文對于案例游戲的引用(主要是《野炊》和《2077》),很大程度上也只是就著針對性的話題單獨挑出了幾個點,系統(tǒng)性來看的話多少也有些斷章取義的感覺,但是考慮到本文目前的篇幅,因此還是留至之后的文章里吧。
畢竟理論結構很大,慢慢來吧。
年末求職中,聯(lián)系方式roundtable0d000721@yeah.net
熱門資訊
探討游戲引擎的文章,介紹了10款游戲引擎及其代表作品,涵蓋了RAGE Engine、Naughty Dog Game Engine、The Dead Engine、Cry Engine、Avalanche Engine、Anvil Engine、IW Engine、Frostbite Engine、Creation引擎、Unreal Engine等引擎。借此分析引出了游戲設計領域和數(shù)字藝術教育的重要性,歡迎點擊咨詢報名。
2. 手機游戲如何開發(fā)(如何制作傳奇手游,都需要準備些什么?)
?如何制作傳奇手游,都需要準備些什么?提到傳奇手游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他是許多80、90后的回憶;從起初的端游到現(xiàn)在的手游,說明時代在進步游戲在更新,更趨于方便化移動化。而如果我們想要制作一款傳奇手游的
3. B站視頻剪輯軟件「必剪」:免費、炫酷特效,小白必備工具
B站視頻剪輯軟件「必剪」,完全免費、一鍵制作炫酷特效,適合新手小白。快來試試!
游戲中玩家將面臨武俠人生的掙扎抉擇,戰(zhàn)或降?殺或放?每個抉定都將觸發(fā)更多愛恨糾葛的精彩奇遇。《天命奇御》具有多線劇情多結局,不限主線發(fā)展,高自由...
5. Bigtime加密游戲經濟體系揭秘,不同玩家角色的經濟活動
Bigtime加密游戲經濟模型分析,探討游戲經濟特點,幫助玩家更全面了解這款GameFi產品。
6. 3D動畫軟件你知道幾個?3ds Max、Blender、Maya、Houdini大比拼
當提到3D動畫軟件或動畫工具時,指的是數(shù)字內容創(chuàng)建工具。它是用于造型、建模以及繪制3D美術動畫的軟件程序。但是,在3D動畫軟件中還包含了其他類型的...
7. 3D動漫建模全過程,不是一般人能學的會的,會的多不是人?
步驟01:面部,頸部,身體在一起這次我不準備設計圖片,我從雕刻進入。這一次,它將是一種純粹關注建模而非整體繪畫的形式。像往常一樣,我從Sphere創(chuàng)建它...
8. 如何自己開發(fā)一款游戲(游戲開發(fā)入門必看:五大獨立游戲開發(fā)技巧)
?游戲開發(fā)入門必看:五大獨立游戲開發(fā)技巧無論您是剛剛起步開發(fā)自己的第一款游戲,還是已經制作了幾款游戲,本篇文章中的5大獨立游戲開發(fā)技巧都可以幫助您更好地設計下一款游戲。無論你對游戲有著什么樣的概念,都
?三昧動漫對于著名ARPG游戲《巫師》系列,最近CD Projekt 的高層回應并不會推出《巫師4》。因為《巫師》系列在策劃的時候一直定位在“三部曲”的故事框架,所以在游戲的出品上不可能出現(xiàn)《巫師4》
想讓你的3D打印模型更堅固?不妨嘗試一下Cura參數(shù)設置和設計技巧,讓你輕松掌握!
同學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