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3-12-22 13:16:15 瀏覽量:226次
編輯導語:好的界面設計有利于用戶更好的了解產(chǎn)品,也能提高用戶的使用體驗。那如果才能擁有一個好的界面設計呢?本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使用界面設計需要的一些方法和技巧,感興趣的小伙伴不妨來看看~
當不確定成為常態(tài),公司的組織架構頻繁變動,產(chǎn)品不斷迭代,設計師需要跟隨用戶需求、業(yè)務、產(chǎn)品進行技能迭代,UI設計師學習數(shù)據(jù)分析、運營、交互等技能提升自己。
這些技能都需要產(chǎn)品界面設計為載體,那么界面設計中有哪些確定不變的方法和技巧呢?那就需要對界面有更深入的理解。
互聯(lián)網(wǎng)的項目職能有產(chǎn)品經(jīng)理、用戶體驗設計師、交互設計師、UI設計師、視覺設計師、前端工程師、后端工程師、測試工程師等,每個職能崗位對界面設計的理解深度也各不相同。
交互設計師會從信息架構、概念設計、導航設計、標簽設計、表單設計、搜索、篩選、關系、用戶、目標、行為、場景、組件、模式等維度去觀察和理解界面設計。
產(chǎn)品經(jīng)理、交互設計師、UI設計師、前端工程師共同搭建設計系統(tǒng)語言時,他們會從邏輯、關系、信息、載體、容器、技術等維度把界面拆分成一個一個的組件,比如Button、Modal、List、Icon、Tab、Card、Toast、Popover等。
UI設計師、視覺設計師的視角會關注界面設計中的字體、色彩、圖標、圖片、布局、編排、比例、質感、柵格、風格、趨勢等。
前端工程師會從代碼視角理解界面結構,相關知識點有框架、容器、盒子原理、樣式、標簽、表單、模式、絕對定位、自適應、響應式、百分比等。
基于以上視角,現(xiàn)在我會以一種新的視角帶你去理解和學習界面設計,它就是界面三重構。簡單說就是分別從X軸、Y軸、Z軸三個維度去理解和解讀界面設計。
但是在模型抽象時遇到了困難,如圖模型一是從界面、交互、前端的X軸、Y軸、Z軸去解讀,模型二是從X軸、Y軸、Z軸的界面、交互、前端的去解讀。
模型的抽象不夠簡潔,有很多重復的點。這種結構很像組件化中的類別和狀態(tài)。
我嘗試用組件化命名的方式梳理出平面邏輯圖。梳理出界面—X、界面—Y、界面—Z、界面—XY、界面—XZ、界面—YZ,因為交互和前端都是建立在界面之上的,所以就有了界面+交互—X、界面+前端—X。當寫到界面X軸相關知識時,如果有交互、前端的知識點,可以在此基礎上接著寫。
根據(jù)平面邏輯圖我抽象出一個更簡單的模型??梢詮慕缑娴腦、Y、Z、XY、XZ、YZ去輸出相關知識點,交互、前端在界面三重構的基礎上闡述。
X軸設計中有位置的結構關系,位置的排序,段落文本行長的易讀性,交互和前端中的應用。
X軸從位置上可以簡化為左右、左中右的結構關系。
(1)左右結構
在左右的結構關系中,自古就有左為上,人的視線瀏覽順序是從左到右,從上往下。所以重要的信息內容可以優(yōu)先放在左邊。
在舞臺劇表演中,重要的角色登場往往也是從左邊進場。微信的發(fā)現(xiàn)列表頁把圖標加文字放置左邊,右邊放箭頭指向。
(2)左中右結構
左中右的結構布局讓層級更加豐富,從而增加層次感。左中右的位置順序是可以被定義的,常見的有左中右對應一二三的位置關系,也可以對應二一三的位置關系。這兩種位置關系分別鞏固了左或中為最重要的地位。
(3)左右并列秩序
我們來看看App界面的底部Tab欄的結構,當我們隨意打開一個App時,你還記得底部Tab從左到右的欄目分別是什么呢?可能經(jīng)常使用的App我們很熟悉,對于不熟悉的應用可能就不是很了解。
但是我們依然可以從中找到規(guī)律,就是第一個欄目往往是首頁,最后一個是我的個人中心,其他的相對比較模糊。
由此我們推斷出從左往右的順序并不是一二三四依次遞減,而是一三四二遞減結束處呈上升趨勢。這種秩序不但適用于C端產(chǎn)品的界面設計,同樣也適用于B端的界面設計。
B端產(chǎn)品界面的導航結構第一個是首頁(工作臺)或最重要的內容分類,最后一個是更多或設置。同樣遵循以上規(guī)則。
右側位置重要最典型就是模態(tài)設計,在對話框設計中,確定和取消按鈕往往把最重要的放置在界面的右側,這時位置的排序確定為一,取消為二。
文字段落編排時更多的需要考慮段落文本的易讀性,當你設計C端產(chǎn)品時,因為屏幕尺寸的原因會忽略段落文本的行長,但在Web、B端設計中,行長的定義可以影響到讀者的閱讀效率和體驗。
美國芝加哥有學者做過一個試驗,人的眼睛是在不停地跳動,在跳動的時候是看不見字的,停下來的時候才能看見字,而且每次停下來只能看六個字。
所以一段文字不要排得太長,過長眼睛在閱讀時會很疲勞,在閱讀時我們更適合閱讀較短的文字。
網(wǎng)頁新聞詳情頁面的行長,我研究了紐約時報為640px、華盛頓郵報680px、Medium 680px,所以我們設計師可以控制行長最大在640—680px。
但是西文和漢字還是有區(qū)別的,站在前人的規(guī)則上去學習定義規(guī)則更加重要。
位置的重要秩序其實是很容易打破的,在界面固定不變時結構中相對穩(wěn)定,當交互大兄弟來了,說我想嘗試改變改變,如圖把手機的網(wǎng)易云音樂和QQ音樂進行組合成組,原來的一二三四的結構就被打破了,變成了一三二的視覺結構關系。
點開組合后,這時候用戶大兄弟來了,網(wǎng)易云音樂與QQ音樂的排列先后次序取決于產(chǎn)品在用戶心中的重要程度和操作頻次。
因人而異,所以大家一定要帶著客觀的心態(tài)去學習,不同視角和不同思考維度都會有異樣的結果。
X軸設計從前端的角度就是響應式和斷點,因為載體的容器大小不同,前端代碼主要用Media來打斷點,不同斷點之間會定義相對應的樣式。內容元素按照柵格系統(tǒng)進行適配調整。
物理幾何中心是居中的,但是人的視覺中心是偏上的,有時候眼見為實是假的,視錯覺中有大量的案例,在色彩和圖形設計中需要視錯覺的矯正。
如下圖APP的閃屏頁的Logo居中布局,考慮到有向下的重力和視覺中心偏上的理論,往往把Logo居于物理中心上方。
倒金字塔結構是按重要性遞減順序安排消息的一種結構形式。界面展示的信息層級多為倒金字塔結構,重要的信息放上面,越往下信息層級越低。
網(wǎng)頁設計中還會有折線之上的運用,以前人們看報紙是折疊的,但是為了告知讀書報紙展示也是有內容的,所以折疊設計時看到一些圖片引導讀者打開。
Apple官網(wǎng)的信息層級也遵循倒金字塔信息層級,上方Logo加導航,中間為最新發(fā)布的產(chǎn)品,下方為歷史發(fā)布產(chǎn)品。信息重要層級依次遞減。
Apple官網(wǎng)下方露出iPhone的照片來引導用戶滾動下拉瀏覽。
縱向模式是用戶習慣自上而下滾動來瀏覽更多信息,當用戶還未確定目標信息時,縱向視覺流能幫助用戶在不需要回掃的情況下獲取更多信息。
如圖微信APP的發(fā)現(xiàn)界面,用戶會選擇一列一列快速瀏覽直到找到某一目標信息后,再橫向瀏覽細節(jié)。
那么問題來了,上文中提到倒金字塔信息層級,重要的信息應該放置上方,為什么APP的Tab欄很重要卻放置在界面底部,下文隱喻設計中“駕駛艙隱喻”會講到。
X軸與Y軸組合后就形成了一個平面,所以平面設計的理論知識在此次也適用。
當我們做界面設計時,為了讓界面的元素統(tǒng)一為一個整體時,給他們整體來個框框就形成了一個一個盒子的樣式,這樣更有利于組合信息。典型的設計有卡片、列表、模塊化等。
在Dribbble的作品展示中,由于作品圖片展示比例為4:3,為了平衡界面中的元素,常常在四個角放一些小的相關元素來平衡畫面。我們來看一下R神的插畫作品中大量使用了四角壓邊的設計技巧。
運用到界面設計中最典型的就是卡片設計,比如個人中心、銀行卡、列表頁面等。如圖銀行卡就采用卡片設計,四角放置信息,整體給人簡潔大氣的感覺。
四角壓邊在設計中是可以靈活運用的,可以把四角壓邊變成三角壓邊,兩角壓邊。
如圖當四角壓邊的A1、B1與A2、B2位置慢慢移動至重合時,四角壓邊就變成了兩角壓邊,多用于列表頁。
四角壓邊的本質是蹺蹺板原理,通過調整元素讓界面達到平衡。
蹺蹺板原理本質是平衡,需要關注的是中間的一條水平線。微信列表設計中就運用了這個原理來平衡界面。
在蘋果的原生設計中列表之間分割線是不包含圖標且一直切到最后側。因為左邊的圖標視覺重量大,右邊的重量小,但是通過縮短左側的杠桿長度并增加右側的杠桿長度來達到視覺平衡。這種設計技巧在編排設計會被大量運用。
8點網(wǎng)格理論來源于谷歌Material Design的設計語言,4點網(wǎng)格理論來源于蘋果iOS的設計語言。
個人還是更加喜歡iOS的4點網(wǎng)格,因為原子單位越小,可呈現(xiàn)的方式越多,可解決的問題方案也越多。
8點網(wǎng)格可以理解為最小單位,其他使用的單位都為8的倍數(shù)。8點網(wǎng)格多用于DIV盒子與盒子之間的間距。圖標、頭像等固定尺寸的也可以使用8的倍數(shù)。
蘋果和谷歌都是在定義產(chǎn)品系統(tǒng)中的度量單位,西方人一直想定義度量這個問題,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勒·柯布西耶的《模度》,他的理論是以西方人的的比例結構來定義規(guī)范,并不能適用于全世界更多的人種比如東方人、非洲人。
但是蘋果設計團隊發(fā)現(xiàn)世界上所有人類的手指觸摸屏幕大小是一致的,最小為44pt。iOS定義了人類使用觸控屏的基本度量,44pt也是4的倍率,這才是我喜歡iOS的4點網(wǎng)格的真正原因。
讀者在看界面的時候,眼睛的視線受到畫面內容的吸引,就會產(chǎn)生一個視覺先后的次序,將這些視覺集中點的先后依次連起來,就形成了視覺流導向。
設計師經(jīng)常會考慮版面或界面上的文字是否會被閱讀,實際上很多文字都不會被閱讀,但是可能會被瀏覽。
視覺眼動儀可以檢測到人們如何瀏覽一個頁面的,從找到切入點,到了解界面中信息關注的先后次序,從而調整界面元素,來引導用戶去關注重要且有用的信息。常用的視覺流導向有F模式、Z模式、古騰堡圖表法等。
(1)F模式
尼爾森F型視覺模型由Jakob Nielsen于2006年提出,他指出用戶在瀏覽界面時,視線動線會呈現(xiàn)宛如英文字母F的形狀,這種視覺瀏覽模式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根據(jù)尼爾森F模型,我們可以得出幾個心理暗示:
(2)Z模式
Z模式是基于用戶從左到右自上而下的閱讀習慣,用戶首先關注的上半部頁面的內容,依照從頭部的左邊到右邊,再沿著對角線瀏覽下一部分的中部左到中部右,循環(huán)往復的瀏覽模式。如圖頭條的文本編排從標題從左到右閱讀到文本從左到右閱讀。
(3)古騰堡圖表法
古登堡圖表法(Gutenberg Diagram)又稱對角線平衡法則(Diagonal Balance),由14世紀西方活字印刷術的發(fā)明人約翰·古騰堡提出。古登堡圖表將要畫面顯示的東西分成了四個象限:
如圖小程序的授權頁從Logo到允許高亮按鈕就是對角線平衡構圖。
Z軸設計可分為視覺度層級(單界面)、結構層級(單界面)、產(chǎn)品用戶流程(多界面)。
視覺度層級是根據(jù)界面元素的視覺表現(xiàn)來進行劃分瀏覽的先后次序。界面的視覺度表現(xiàn)技法有主體與背景、投影、色彩字重字號等。
(1)主體與背景
界面中使用背景色是讓元素向前進,背景色多為灰色且有顏色傾向,偏冷色或暖色。
微信界面使用了偏冷色背景,Craft界面使用了偏暖色背景。當背景色為白色時就需要留白、線條、投影來區(qū)分層級。
(2)投影
界面中使用投影可以增加內容的視覺層級,之前追波流行的彌散投影也是為了增加界面視覺層級。
谷歌Material Design就是運用紙張的物理投影來映射到設計系統(tǒng)中。在界面設計中使用投影時要思考這種技巧的保鮮時長。
(3)色彩大于字重大于字號
色彩最典型的就是App的消息紅色圓點,紅色的波長最長,所以用最突出的紅色來提醒用戶有新動態(tài)。
字重是從面積的大小衡量的,標題文字常常加字重來提升視覺。
在定義組件時,鼠標懸浮、Hover的各種狀態(tài)就是用顏色來區(qū)分,目的是讓用戶操作后有反饋的感知。
界面元素中的結構層級可以分為內容層、導航層、遮罩層、彈出層。內容層是界面內容元素的承載;導航層是位于內容之上,位置相對靜止;遮罩層配合彈出層一起使用,又叫模態(tài)層;彈出層屬于輕量化設計,比如消息通知、下拉菜單和加載、報錯等狀態(tài)提醒。
(1)模態(tài)對話框
如圖模態(tài)對話框是用戶在完成任務時,不希望跳轉頁面而打斷工作流程,而是用Modal對話框在一個界面上承載相應的操作。
對于信息量不大,容器可展示的操作可用模態(tài)對話框。
產(chǎn)品的界面設計需要從概念到信息分類到信息架構,目的是方便用戶快速的搜索、篩選、辨別出有用的信息。
交互設計需要學習辛向陽教授的交互設計五要素:用戶、行為、目標、場景、媒介。
產(chǎn)品的Z軸設計其實是從平面(界面)、空間(層級)、架構(關系)梳理出結構關系,但站在產(chǎn)品層面最重要的是信息與用戶的交互設計,關注用戶旅程地圖中用戶流程。
用戶流程需要多界面之間跳轉,這就形成了產(chǎn)品的Z軸界面設計。
(1)什么是用戶流程
用戶流程是用戶從打開APP到完成任務關閉APP的使用全過程,包括了用戶看到什么信息,做了什么事。
疫情期間每天都需要使用隨申辦小程序,用戶流程是打開微信,進入到微信首頁,下拉查看常用小程序,點擊隨申辦,查看隨申辦,退出小程序。
根據(jù)用戶流程優(yōu)化體驗,用戶流程越短越好,操作流程盡量不超過5步。
用戶流程要顧及頭尾,即用戶進入到一個新界面會看到什么信息,用戶成功完成任務后會跳轉到哪里,或顯示哪些反饋信息。這些都是最容易被遺忘的接觸點。
(2)如何確定用戶流程
基于用戶的使用場景。以小水查找朋友圈某個朋友的信息為例,需要思考用戶有哪些場景,如果知道誰發(fā)的,就會先通過找到人,然后進入其朋友圈找到信息。
如果忘記誰發(fā)的呢,那只能憑記憶里在朋友圈慢慢滑動,直到找到該信息。
以上從交互設計五要素行為和場景對用戶流程進行分析,還可以從用戶、目標、媒介去思考如何幫用戶高效的完成任務。
拆解用戶方法有用戶畫像分類、北極星指標分類、用戶目標分類、用戶角色分類、利益相關者等。
拆解媒介的方法有競品分析、頭腦風暴、ABTest、埋點數(shù)據(jù)分析等。
上文已經(jīng)講了Z軸相關設計,為什么還要寫XZ軸、YZ軸的設計呢,從X、Y、Z、XY、XZ、YZ更有邏輯性和完整性,也確定存在一小部分的案例可以解析。
Banner輪播圖除了橫向的X軸出場次序,還有Z軸點點一對一的當前狀態(tài)。移動端受容器大小限制多為Z軸設計,Web端容器變大可以變成左右的交互設計形式。
導航欄是Z軸的視覺與交互結合,當前狀態(tài)需要重點突出,視覺向前進,點擊導航欄后底部的橫線會有動效移動,可以側滑導航欄選擇類別,這樣效率會更高;也可以側滑下方內容切換選擇。
列表側滑是使用內嵌的布局方式,界面設計中用戶習慣是先查看再操作,當容器大小放置不下可先隱藏操作按鈕。
QQ聊天界面?zhèn)然瑑热菘梢砸迷搩热?。微信消息列表側滑出現(xiàn)標為未讀、不顯示、刪除操作按鈕。
YZ軸多結合界面交互一起設計,通過用戶操作形成Z軸信息架構的變化。YZ軸設計多用于信息流、鍵盤輸入等。
信息流的設計多為Y軸設計,Y軸急促、緊張的情緒會讓用戶不停的刷信息。
信息流設計中采用相似的界面結構保持統(tǒng)一,比如固定的頭像位置,固定的操作按鈕位置,標題文本形式等。
微信朋友圈信息流一整塊一整塊的加載提高閱讀效率;而抖音的視頻流是一個一個加載,更注重精準推送和沉浸式的觀看體驗。
鍵盤輸入也是采用YZ軸設計方式,不同場景下的鍵盤輸入交互也有差別,微信聊天界面的鍵盤輸入框放置在底部,每次調用鍵盤組件時界面會從下往上移動。
而朋友圈評論時,鍵盤組件除了從下往上移動,還要對齊到對應評論的內容上。前端的定位技術會有所不同。
界面三重構模型中的界面可以替換成交互、前端、容器、用戶、信息等,當然也可以替換成桌面端、Web、小程序、APP、B端設計等。
這樣就可以把中間的要素抽象成N,界面三重構模型升級為N——X軸、Y軸、Z軸,N可以為單一的內容比如界面,也可以是N=N+N比如界面加交互一起思考。
簡化的模型更適合微觀層面的細節(jié)設計,并不適合于宏觀視角的分析設計。
我們來舉一個組件的例子,比如導航設計共分為二級導航,我們常規(guī)會顯示出一級導航。一級導航可以從X軸、Y軸兩個維度去思考,X軸的多為橫向全局導航,Y軸多為側邊導航欄。
當交互大兄弟來顯示二級導航時可以平鋪(XY)、上?。╖)、內嵌(Z),二級導航展示方式還需要考慮容器大兄弟的意見,容器夠大就可以選擇平鋪,容器小就展開收起的交互模式,展開就會有上浮和內嵌的兩種形式。
模型抽象的N是隨時發(fā)生變化,對應的界面設計形態(tài)也會發(fā)生變化,但是X軸、Y軸、Z軸的方法和設計技巧是相對不變的。
只是你知道或不知道,會用或不會用的區(qū)別。產(chǎn)品設計中常用的兩個方法是等價設計和同形異構。
等價設計是幫助用戶完成任務的結果是一致的,但過程可能不同,又或者是產(chǎn)品的邏輯結構是一致的,但設計的外在形式有差別。
如圖京東購物車的數(shù)量添加減少功能是展示出來的,直接可以添加可減少商品數(shù)量;但是淘寶購物車的數(shù)量是展示結果,修改商品數(shù)量需要點擊后出現(xiàn)步進器組件。
這兩個設計形式就是等價設計,等價設計的好壞需要考慮很多因素,用戶、目標、場景、手段、行為、容器、信息關系、生活方式等。存在即合理,合適最重要。
同形異構是指不同的信息、數(shù)據(jù)類型設計出相同的外在形式。
微信消息列表也中有微信廣告助手、服務通知、訂閱號消息、文件傳輸助手、個人聊天、群聊天等,這些消息的數(shù)據(jù)類型、對象各不相同。
可是外在的結構形式是一樣的,這樣做的目的是簡化、統(tǒng)一,通過圖標和頭像來區(qū)分人、應用、工具的消息差異。
以上總結的界面三重構相關知識、理論、技巧都有其使用范圍,那么有沒有一種設計方法可以凌駕于界面三重構模型之上呢,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隱喻設計。
什么是隱喻設計?我們應該怎么去理解它呢?隱喻可以理解為隱含的相似性,它用想象的方式將某一物體與另一物體相聯(lián)系,并把二者的特征、情感等相互結合轉移。
如果對隱喻設計感興趣可以搜索我之前寫過的文章《揭開隱喻設計的面紗-你不知道的隱喻設計》。
隱喻設計是通過象征、類比的手法將復雜抽象的概念簡明化、具象化、降低用戶學習使用的成本,為用戶創(chuàng)造清晰、明了、舒適的操作體驗。產(chǎn)品設計具體表現(xiàn)在蘋果的ios操作系統(tǒng)和谷歌的Material design。
iOS六大設計原則:AestheticIntegrity(審美完整性)、Consistency(一致性)、Direct Manipulation(直接操作)、Feedback(反饋)、Metaphors(隱喻)、User Control(用戶控制)。
Metaphors(隱喻設計)當一個app的虛擬對象和動作都是對熟悉事物的隱喻時(不管基于現(xiàn)實世界還是數(shù)字世界),用戶學習的更快;隱喻設計在iOS系統(tǒng)中很好的得到體現(xiàn),因為用戶是直接與屏幕產(chǎn)生物理交互的。
熱門資訊
1. iPhone6的UI設計尺寸規(guī)范,原來如此重要!
想要了解iPhone6界面設計的尺寸規(guī)范嗎?這里為您詳細介紹iPhone6的UI設計尺寸規(guī)范,包括界面尺寸、圖標尺寸、可點擊高度規(guī)范、搜索欄高度規(guī)范以及界面元素之間的距離規(guī)范。
2. 12個絕佳的UI設計網(wǎng)站,助力你的創(chuàng)作之旅!
將為大家介紹12個絕佳的UI設計網(wǎng)站,這些網(wǎng)站不僅可以為你提供靈感,還可以幫助你學習新的技巧,助力你的創(chuàng)意之旅!dribbbleDribbble 是一個面向設計師的...
3. 移動端UI設計中常見的5種APP界面類型,你get到了嗎?
通過介紹移動端UI設計中的閃屏頁、引導頁、浮層引導頁、空白頁和首頁等5種APP界面類型,幫助大家更好地了解UI設計的基本知識
4. 10個免費學習UI設計的網(wǎng)站 提升你的設計能力
怎樣可以提升你的UI設計能力!第一個:站酷站酷想必是設計師都知道的一個網(wǎng)站,里面不止有UI設計的資源,還有其他設計的,不如:平面設計、網(wǎng)頁設計、字體...
在移動端設計中,列表頁和表單頁是不可或缺的部分。一個好的列表頁和表單頁設計能夠讓用戶輕松地獲取信息并產(chǎn)生點擊欲望,從而提高點擊率。本文將為你...
對于想要提高自己的設計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小白和UI設計師來說,這本書是一個很好的選擇。4.《設計的覺醒》(IKKO TANAKA)推薦理由: 這本書是日本現(xiàn)代平面...
探索零基礎UI設計培訓的時長與薪資前景。了解數(shù)字藝術教育領域的專業(yè)課程,以及培訓后的職業(yè)發(fā)展機會。
8. 物聯(lián)網(wǎng)APP UI設計:創(chuàng)造智能硬件領域的沉浸式體驗
ui設計應該讓用戶一目了然,能夠快速找到所需的信息和功能。在設計過程中,應盡量使用簡潔的圖標、文字和色彩,避免過多的視覺干擾。符合用戶習慣:ui設...
9. 設計中的色彩心理學:淺析中西方色彩的歷史演變與設計應用
摘要:本文探討了色彩的歷史演變和設計應用。通過對色彩在早期文明社會中的實用運用、不同文化背景下色彩觀念的差異、色彩在設計中的重要性以及新興技...
10. 武漢UI設計培訓班費用怎么樣?想學UI設計要多少錢?
想了解武漢UI設計培訓班的費用是多少嗎?不知道學UI設計要花多少錢?不妨看看這篇文章,了解UI設計培訓班的學費價格以及學習內容。
同學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