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4-01-16 11:48:54 瀏覽量:199次
看電影學Vlog制作(二)
有人認為,Vlog只是一個幾分鐘的短制,不需要大費周章進行前期準備。
我們說,前期準備是必要的。Vlog是對生活片段的記錄,強調博主跟觀眾的互動,邀請觀眾參與。充分的前期準備,有三個顯而易見的好處。
第一,前期準備充分,之后知道拍什么,不會臨場慌亂錯過重要信息。
第二,可以避免因方向不明確而造成的,素材冗長,以及時間、經濟成本的浪費。
第三,方便后期制作剪輯。
那么前期該做什么和怎樣做?
前期的工作是看不到的,但是我們可以通過作品來分析規(guī)律。
2015年,《尋找薇薇安·邁爾》獲得8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紀錄片提名,在業(yè)內被稱為新媒體第一人稱敘事的范本。
紀錄電影《尋找薇薇安·邁爾》
根據前期工作步驟,我們將前期環(huán)節(jié)分成4步。
第1步:明確主題
第一,你要明確這期Vlog要講什么主題?明確了主題,全篇才有了統領。
《尋找薇薇安·邁爾》時長1小時24分鐘,主題是“尋找”、“發(fā)現”薇薇安·邁爾。第一部分從對邁爾作品的探求開始,到對邁爾身份、身世的發(fā)現,再到對邁爾個性的探尋,都在這一條主線下展開。
李漁說:古人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腦。主腦非他,即作者立言之本意也。
有了主線,創(chuàng)作者明確如何在鏡頭里進行取舍,節(jié)約了制作的時間成本。
明確主腦,對于那些講究畫面質感的Vloger,可根據主題確立機位,色調,構圖等拍攝細節(jié)。
Vlog都是5-10分鐘的短制,主題只能有一個,并且選擇的主題越具體、越細致越有利于組織材料,方便后期的拍攝、剪輯。
主題選擇的同時,還有一個重要的事情可以明確,就是敘事人稱。
Vlog是向外界展示自己的生活狀態(tài)和情緒感受,帶有很強的互動性。一般的Vlog都是第一人稱敘事。
第一人稱是以我為敘事基點,直接說自己的感受心情,與觀眾交流。一些Vloger甚至采用一個持續(xù)的鏡頭來講述自己的生活,這種方式臨場感、帶入感強。
《尋找薇薇·安邁爾》有很多拍攝者調整鏡頭的畫面,代表故事是以第一人稱講述的。
拍攝者調整鏡頭
但《尋找薇薇·安邁爾》并沒有把鏡頭一直對著自己,中間也有一些第三人稱的視角。
Vloger不必一直在畫面里,也可采用多視角。比如一個媽媽拍兒子參加自行車比賽,后期內容可以在多個場景切換,一會兒是兒子,一會兒是裁判老師,一會兒是自己,也可以在后期把兒子以前照片剪輯到里面。
第2步:收集材料
有了主題,可以動腦完成,下一步就要動手了!
《尋找薇薇安·邁爾》的第一部分,作者自拍賣會上接觸到了邁爾的攝影作品開始對作者感興趣,開始搜集所有邁爾的材料,了解她的生活。
7:58-8:41作者收集邁爾的各種遺物,給觀眾豐富的視覺內容,同時也成為故事發(fā)展的邏輯起點。
10:20-10:28出現連續(xù)的新聞報道素材,即屬于前期搜集的材料。
11:20-13:05幾個專業(yè)人士對邁爾作品評價的視頻素材,也需要在前期準備。
作者前期搜集的素材
因為Vlog是視聽作品,在搜集過程中,你要想著,這些收集的材料怎樣讓粉絲看到或聽到。
用于Vlog制作的材料大致包括哪些呢?
包括背景信息,文字數據、圖片、出鏡臺詞的大概內容框架,比如,你這期要拍攝:送一條被遺棄的小狗去寵物醫(yī)院,你要有這條小狗以前的相關信息、圖片、它得了什么?。磕阍诰W上要查一查它的病怎么治……有了這些你才能夠跟大家說清楚是什么、為什么。
收集材料的過程,需要關聯,關聯更多素材,在這個過程中會有一些新的創(chuàng)意涌現出來。
你要能夠把這些記錄下來,在拍攝制作過程當中,你會發(fā)現這些功課會在視頻當中閃光。
第3步:結構敘事
所有時間藝術都存在敘事的問題。
羅伯特麥基定義敘事結構:是對人物生活故事中一系列事件的選擇,這種選擇將事件組合成一個具有戰(zhàn)略意義的序列,以激發(fā)特定而具體的情感,并表達一種特定而具體的人生觀。
簡單點說,就是你的視頻先講什么后講什么,效果最好!
我們來看一看《尋找薇薇安·邁爾》是怎樣敘事的,第一個段落是接觸到邁爾的作品;第二個段落是對邁爾身份的探尋;第三是對其身世的探尋;第四個段落是對邁爾個性的探尋;第五個部分對邁爾作品的肯定。
中間通過幾段同期聲解說將幾個部分串聯起來,尋找過程如偵探探案般一點點向前推進,可以肯定,每個環(huán)節(jié)的推進都在計劃當中。
段落過渡畫外解說
Vlog都不是宏達敘事,是生活的記錄,但如果內容安排的好,是能做到既真實,又讓人難忘的。
Vlog的敘事手法繁多,這里介紹幾種常見類型:
第1種,時間序列。
以時間先后為敘事的內容依據,比如要拍攝去上班,就是從早上6:00到6:30再到7:30,專業(yè)又稱線性敘事,根據時間發(fā)展進行,有一些Vlog只有一個鏡頭,把化個妝、吃個飯這樣的生活片段紀錄下來,就是典型的線性紀錄。
第2種,事件序列。
以一件事情的發(fā)展為框架。比如做一道菜是如何買菜、清洗、烹制。后者跟前者不同的是,事件序列型可以在其中穿插相關內容,比如可以加入豆腐的營養(yǎng)說明,相關人物對這道菜的評價等。
事件序列行,對前期材料的依賴比較大,對后期的剪輯也有要求。
第3種,片段集錦。
把幾個相關內容合并在一個視頻當中,比如把幾個典型的釣大魚的視頻放在一起,把幾個寵物在家搞破壞的內容放在一起,這種僅僅是要求把集錦的內容在一個視頻當中整合起來, Vloger可以用同期聲整合一下視頻前后的內容。
敘事結構形式多樣,大家也可以將幾種形態(tài)安排在一個作品當中呈現。
第4步:細節(jié)安排把握
Vlog的魅力來源于對生活的真實記錄,讓故事更具吸引力,細節(jié)不可或缺。
Vlog拍攝有兩種基本的鏡頭運動方式。一是固定鏡頭,二是運動鏡頭。
固定鏡頭就是你的鏡頭不動,這講究造型細節(jié),其中不僅包括人的妝容服飾,還包括用品設置、背景擺放等等。
千萬粉絲,注意焦點都會有所不同,有的可能會注意你說什么,有的則可能會注意背景角落的一個茶杯。
Vlog是對生活的記錄,很難做到像電影畫面一樣精益求精,請你盡量做到 “凡是出現在畫面里的,都是想讓觀眾看到的?!弊龅竭@一點你Vlog會顯得更專業(yè)。
對于運動鏡頭細節(jié)就涉及到對環(huán)境、人、物的發(fā)現,需要你有一個善于觀察分析的心。
在運動鏡頭中,畫面信息量大,場景變化大。Vloger最好拍攝前對場景進行一些了解,做出細節(jié)拍攝的預判。
一些重要細節(jié)需要Vloger用一些技術手段向觀眾強調出來。比如加入同期聲,或后期剪輯中在畫面當中加入標記、或者文字。
《尋找薇薇·安邁爾》在影片1:59處,加入一句解說:“那是2007年的冬天”,克服了畫面的局限性,向觀眾交代了場景發(fā)生的具體時間。
對即將出現場景時間的介紹
細節(jié)包括顏色,表情,態(tài)度,氣味等等,對于那些無法直接看到或聽到的,就要加同期聲解說以說明。
Vlog不同于短視頻,后者是對生活中瞬間場景的記錄,是一次性的。而前者是對生活的系統、持續(xù)記錄,要求創(chuàng)作者提供持續(xù)的、具有個人風格的作品。要達到這樣的效果,視覺造型是最直接的手段。
那么Vlog中造型,比如顏色,角度,構圖,這些是細節(jié),在鏡頭里如何表現?
敬請關注下一期的內容:Vlog拍攝的鏡頭造型設計。
對于制作前期的準備你有何高見?歡迎評價交流。
熱門資訊
想了解動畫制作和影視特效的區(qū)別嗎?本文將帶您深入探討動畫制作和影視特效之間的關系,幫助你更好地理解這兩者的差異。
想知道快影、剪映、快剪輯這三款軟件哪個更適合小白?看看這篇對比評測,帶你了解這三款軟件的功能和特點,快速選擇適合自己的視頻剪輯軟件。
剪映專業(yè)版新增全局預覽縮放功能,可以輕松放大或縮小時間軌道。學習如何使用時間線縮放功能,提升剪輯效率。
4. 豆瓣8.3《鐵皮鼓》|電影符號學背后的視覺盛宴、社會隱喻主題
文|悅兒(叮咚,好電影來了!)《鐵皮鼓》是施隆多夫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影片于... 分析影片的社會隱喻主題;以及對于普通觀眾來說,它又帶給我們哪些現實啟發(fā)...
5. 從宏觀蒙太奇思維、中觀敘事結構、微觀剪輯手法解讀《花樣年華》
中觀層面完成敘事結構、以及微觀層面的剪輯手法,3個層次來解讀下電影《花樣年華》的蒙太奇魅力。一、 宏觀層面:運用蒙太奇思維構建電影劇本雛形。蒙...
15種電影剪輯/轉場手法,讓影片更吸引眼球!回顧電影中豐富多樣的專場技巧,比如瞬間從一個場景中變換到空中... 現在是測試技術的時候了!以下是一些常見剪輯手法,讓你觀影過程更加華麗動人!
本文介紹了十款強大的PR視頻剪輯插件,幫助提升視頻剪輯效率,提高創(chuàng)作品質,并降低創(chuàng)作難度。
1、每個切點需要理由和動機 很剪輯師認為,賦予每一個切點動機是非常困難的。很多...
電影創(chuàng)作者可以通過表意、造型、畫面展示等元素對隱身性的含義進行隱喻,打... 電影和夢境都具有普遍性的象征意義,夢境中的元素能夠代表人內心的欲望,...
想學習剪輯技術轉場的方法嗎?了解這九種技巧轉場方法,提升影片藝術感染力,讓你的視頻作品更加生動有趣!
同學您好!